以书为媒,这里的师生邀您共启阅读新章

发布日期:2025-05-22 14:23    点击次数:162

在文字的星河中,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思想的旷野里,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自由的远行。当科技与文学交融,当艺术与智慧碰撞,阅读的边界,在此刻消弭。

\n

近日,为迎接世界读书日,南开两江中学文新社携手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青莲紫”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组织开展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阅读的致敬,更是一次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以书为媒,让教育跨越课堂的边界,串联起学生、家庭与社会的力量。

\n

旧书换新知

\n

交换故事,传递温度

\n

带着一本旧书,贴上你的灵感与温度,交换同学们的故事与想象。扉页上的手绘插画、手写推荐语,让每一本书成为独一无二的“礼物”,这是是独属于青春的印记。

\n

\n

灵感便签墙

\n

写下对未来的想象

\n

“未来的书可能会自动翻译成任何语言!”“如果书本会说话,我想听《红楼梦》里的诗词吟唱……”在“未来的阅读”“会说话的书本”“小说中的另一个我”前驻足,同学们写下奇思妙想,让思想的火花点亮整片便签墙,这是同学们对阅读最天马行空的畅想。

\n

\n

主题讲座

\n

《AI时代,我们怎么主动求变》

\n

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秘书长、上游新闻文化频道负责人陈泰湧老师带来以《AI时代,我们怎么主动求变》为主题的精彩讲座。陈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AI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交通、语言等板块的普及应用,并指出AI的潜在挑战和深远影响。在这样的变革与挑战下,阅读赋予了我们战胜AI的超能力。陈老师从《哈利·波特》构建奇幻世界,《红楼梦》中的复杂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人类独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他指出人类独有批判思维与独立判断是AI无法达成的。

\n

\n

圆桌论谈

\n

《AI的出现,会让文学消亡吗?》

\n

文新社学生代表以莫言一篇文章《AI的出现,会让文学消亡吗?》为切入点展开阐述,结合余华的观点:“伟大的文学都有败笔,这一点是AI无法替代的”,探讨AI与文学的关系。

\n

精彩的论坛交流,引发了全场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思。在这里,理性与诗意交锋,答案或许就在每个人的心中。

\n

在AI重塑世界的今天,我们选择以文字的温度抵御机械的冰冷;在信息如潮的时代,我们选择用深度的思考锚定内心的方向。无论是纸质书的墨香,还是电子屏的流光,阅读的本质,始终是人与世界的深情对话。

\n

\n

家校共读

\n

书香漫卷,协同育人

\n

1、家长分享

\n

重庆南开两江中学心理教师申沁灵主持本次家校共读活动。本次家校共读,学校邀请2位“教子有方”家长,与大家一起分享在阅读《自驱型成长》时的体悟与思考。

\n

初2027届12班童诗琪妈妈罗世梅女士

\n

如果你准备旅行,请从猴子、蛇、背包、小鸟四件物品及动物选择带上前行,你准备怎么带呢?罗女士从有趣的互动出发,在保持边界,学会放手;点燃孩子内驱力;活成孩子的榜样三个板块基础上展开分享。罗女士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从“控制”到“支持”,做孩子成长顾问的角色,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感,以正向适当压力帮助孩子成长。她提出了培养自驱力的三大基石,指出对孩子而言,父母需要先保证身心健康,有自信,有价值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活成孩子的榜样,在此基础上,再来思索如何唤醒内在驱动力。

\n

初2026届4班贺歆然妈妈陈静女士

\n

陈静女士凝练了书中的优秀教育理念,指出书中大量的案例、现象都可以推及到三点:尊重、信任、爱的支撑。陈女士表示,如果你足够尊重孩子,就能让孩子时常拥有控制感,压力水平也会更低;如果你足够信任孩子,你会常常对她说:“这事听你的。”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试错成长;如果你给足爱的滋养,孩子就有很强的安全感,可以放心地往外探索。如果我们三点都做到,就能培养出内驱力强的孩子。

\n

\n

2、情境模拟

\n

随后,申老师组织家长互动,模拟情境,就现实中我们与孩子互动沟通时面临的场景进行案例实践。

\n

3、教师领读

\n

美满的家庭不是“没有问题的家庭”,而是有韧性有意识做调整的家庭。继《自驱型成长》之后,申老师带来了《经营幸福的家》的领读分享。申老师指出,健康的家庭系统为每一个家庭成员服务,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完成自我的发展,并建立亲密又独立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而不健康的家庭系统则要求某个甚至所有成员牺牲自己迁就这个系统。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明确界限,才能让每个成员都承担起自己的角色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n

\n